经过多年的引种、培育和发展,昭通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中国西南冷凉高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特色优质苹果产区、中国面向东盟苹果供应基地,被誉为世界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苹果标准化规模生产区,昭通苹果也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聚焦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建成一批养殖基地、集中屠宰场、交易市场,夯实昭通小肉串原料供应保障。食客们趁热品尝,一口一串,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作为南方酱派烤串、云南美食代表之一,昭通小肉串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烧烤行业声名鹊起,经营门店多,发展势头好,成为稳就业、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昭通市坚持把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工程作为联动带农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培训基地支撑、有行业协会管理、有劳务品牌标准、有品牌标识形象的五有标准,成功创建昭通小肉串烤串工省级特色劳务品牌。目前,昭通小肉串特色门店在昭通市内有700余家,省内有近3000家,全国范围内有7000余家。目前,公司首个品牌形象店在昭阳区投入运营,另外3个店将于年内开门迎客。今年6月试生产以来,我们公司累计向省外市场供应小肉串产品300万串,直接带动80多名务工群众人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
在昭通市中心城区,仅赛文烧烤的4家直营店、3家加盟店,就培养昭通小肉串烤串师170余名,带动就业180余人,年营业额达2500万元。2022年,全市肉牛出栏17.8万头,同比增长4.75%。欧天秀家住绥江县板栗镇中坝村9组,是一位特殊困难老人。
按政策全面落实住院先诊疗后 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惠民政策,健康扶贫成 果不断巩固拓展。作为包保医生,刘秀珍接到求助电话就背上诊疗箱,直奔欧天秀家里。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 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无不记录着广大医护人员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全力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昭通市扎实抓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4亿元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争取13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创建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10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创建社区医院9家。
小宝宝的父亲程清奎说:非常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看到孩子现在长得这么好,我们非常高兴。……翻阅今年以来全市医疗保障事业的成绩单,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个个闪亮的荣誉,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无不彰显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竭诚服务百姓的使命担当。全市11个县(市、区)共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 家,1520家医疗机构纳入紧密型医共体一体化建设。加强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等优质资源开展合作,推动辖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昭通市妇女儿童医院开办运营。目前,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已具备常规开展肾上腺肿物外科手术能力和良好的术后护理能力,避免了患者外出就医的奔波之苦,大大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让患者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出院之后,医生还对她进行了5次回访。幸福感来自哪里?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看得起病,生活有保障就是硬指标。
欧天秀家住绥江县板栗镇中坝村9组,是一位特殊困难老人。这名超早产宝宝6月11日出生,刚出生的她皮肤几乎透明,小脚丫跟成人的手指一般大,多次病危,父母带着她转院到昭通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立即全力救治,保暖、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等各项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
作为包保医生,刘秀珍接到求助电话就背上诊疗箱,直奔欧天秀家里。无不记录着广大医护人员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全力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动实践。
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开展高难度诊疗项目20项、区域新技术项目10项,填补了昭通相关医疗领域技术空白。昭通市 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情况进行动态监 测,切实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持 续做好疾病分类救治。全市双提升工程全部完工投用,7家县级综合医院接受《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现场验收,新建专家工作站58个,9家县级综合医院16个薄弱专科建设项目申报成功,4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4级。该院泌尿肾病中心结合患者病情判断,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目前最佳治疗方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抓实抓细大病专 项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6 种大病专项救治 4.73 万人,救治率 99.97%。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 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
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重 点人群和四种慢性病签约履约 53.14 万人,接受履约 服务占比为 94.74%。目前,宝宝身体各项指标良好。
经过医护人员长达81天的精心呵护,出院时,小宝宝的体重已有2.25千克。一番检查过后,刘秀珍诊断老人患有高血压和支气管炎,现场联系村卫生室医生给老人送来药品。
51岁的张阿姨,半年前开始有心悸、气促的症状,不久前到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左侧肾上腺肿瘤,肿物与左侧肾上腺分界不清,加之肿物位置高,体积大,开展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欧天秀说,平时没少麻烦刘医生,每次刘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服务很周到,心里特别感谢。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按政策全面落实住院先诊疗后 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惠民政策,健康扶贫成 果不断巩固拓展。村干部沈云敏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欧奶奶有头疼、咳嗽症状,便联系家庭医生刘秀珍。近日,昭通市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历经81天的艰苦努力,成功救治出生胎龄仅25周、体重仅750克的超早产儿。
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切口微小,只需要在腹部开几个小孔便能完成手术,同时减少了术后的痛苦和恢复时间。今年以来,昭通市扎实抓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4亿元。
患儿得到精准治疗、精细护理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的问题1.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导致生计适应困难。
三是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兜底安置就业。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800人以上安置点建立30个创业就业服务站,建立到楼栋、到户、到人的高度组织化转移就业联系机制,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收。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安置区发展景观农业、观光体验、文化休闲、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把人才合作与劳务协作作为易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通过支教、支农的专业团队到安置区开展传、帮、带,为后续扶持注入强劲动力。但搬得出不等于脱贫攻坚任务的终结,昭通如何强化稳得住、能致富的搬迁后续扶持,进一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切实使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最终目标。扶贫车间对安置群众就业发挥关键作用,但仍有突出矛盾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入驻扶贫车间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小,大多是小微型私企,吸纳劳动力有限、支付报酬不高,提供岗位的种类不多,选择余地小。
不断完善提升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工作始终,以集中宣讲、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发展难题等方式为民办实事。建立健全劳务对接机制,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企业用工对接,依托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收集筛选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及时精准向易地搬迁群众推送优质岗位。
依托安置区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现有产业优势等资源,加强东西部协作、沪昭协作的资源、要素、人才对接,争取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技术型、数字型等企业落户昭通。一是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搬迁群众既有能力及学习能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个性化培训,拓宽搬迁群众获得技能的渠道。
通过劳务协作对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综合性服务,搭建起从培训到就业的直通车。另一方面,输血式扶贫使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也加重了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加重了对政府的依赖程度。